资讯频道-大邑淘房网

  大邑淘房网 > 资讯中心 > 大邑时讯 > 浏览文章

大邑七旬老人战胜病魔 跋山涉水挽救西岭山歌

作者:未知 来源:成都日报 更新时间:2014年04月23日 【字体:

大邑七旬老人战胜病魔 跋山涉水挽救西岭山歌

山歌好比春江水 不怕滩险弯又多

七旬老人跋山涉水挽救山歌

昨日,当我们见到张道深的时候,他正在西岭镇山里排练西岭山歌情景剧《拉木号子》,婉转悠扬的曲调在连绵的山峦间回荡——“山歌好比河水流,木头就在水上游。口唱山歌我招手,大小木头跟我走……”细细听来,歌词可谓字字传情、句句精彩。现年已76岁高龄的张道深精神矍铄,正和山歌演员头裹布巾、身着披肩、脚穿草鞋,一遍一遍排练,神情专注。

在大邑,一提起张道深,知道他的人无不称道他的敬业和执著——他太有信念和使命感了!尤其让人敬佩的是,退休后本可以到美国与儿子团聚、舒舒服服享受天伦之乐的张道深,却为了挽救、传承面临断代之虞的“西岭山歌”,毅然回到家乡,扛起了重振西岭山歌文化的大旗。10年间,他跋山涉水遍寻山歌唱词和山歌传人,搜集整理并创作了山歌400多首。

为了山歌

他放弃与家人团聚

在排练的间隙,我们对张道深的采访开始了。

“我是大时代变革中的一个孤儿!”一提起他的山歌情缘时,张道深便开门见山地说。他两岁时父亲离开家乡,7岁时母亲病逝,由祖父祖母带大。生于西岭,长于西岭,在西岭山中做过农夫、砖瓦匠、铁匠、筑路工、背脚夫、烧碱人,挖过药,伐过木,打过猎,拉过车,教过书(曾任西岭中学校长近二十年)。1998年从西岭中学校长的位置退休后,他到了美国和定居在那里的父亲以及唯一的儿子团聚。从小学业优异、一生勤奋读书的张道深,总也闲不住,开始潜心创作小说,写就了一部反映家乡历史沧桑变化的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《两河口》,2000年由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,在文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。

2004年是张道深人生的又一次重大抉择,起因却是西岭山歌。“每个人很多时候都会面临选择,选择什么、放弃什么,需要真正跟着自己的内心走,要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生活!”得知家乡西岭镇决定全力拯救濒临灭绝的西岭山歌时,这位从小便对山歌有着深厚感情的老人毅然决定:回去。同时他也明白,这一回可能再也离不开西岭了。

“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,是西岭这方水土养育了我。美国虽好,但乡土情结永远不能代替。西岭山歌是最真最纯的乡村大众文化,已经濒临灭绝,再不拯救就来不及了!”张道深说,“后来的事实也证明,如果说我有点作为,正是因为我没有离开我的乡土。”眼前的张道深,说话中气十足,精神抖擞,眼神中更是充满了对西岭山歌的一往情深,以及对自己这一选择的无悔和坚毅。

十年之间

他的足迹遍布家乡

“西岭山歌的旋律色彩、调式包含了藏、羌、汉民歌的诸多元素,色彩鲜明,属民族调式。”张道深告诉记者,西岭山歌可分为酒歌、山歌、情歌、劳动歌、风俗及仪式歌等。西岭山民生活中的婚丧嫁娶、庆典节日、请客迎宾都离不开酒,喝酒时的酒歌有齐唱、对唱、独唱等。而山歌,多是即兴演唱,音域较宽,调子高亢,且较自由,因而旋律较特殊,以独唱为主。其中劳动歌,是西岭山歌中历史上最早的歌,其产生甚至可追溯到华夏文明的早期。

“西岭山歌历史悠久,原始古朴,旋律流畅,产生于西岭山民的生产、生活过程,由山民口传身授,代代流传。历史上西岭山歌曾经兴盛,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唱山歌仍为山民重要的生活习俗和传统。可以这样说,一首山歌就是一个龙门阵。”性情中人的张道深一边说,一边哼唱起了有名的山歌《西岭背二歌》 :西岭汉子名字多,有个名字叫背二哥。背粪上山忙农活,背粮上山去挖药……

“但是,遗憾的是,近几十年西岭山歌却几乎断代了,原生态山歌离我们越来越远。”在十年间,张道深持之以恒将大部分精力都扑在拯救原生态西岭山歌的行动中。全镇山歌调查、摸底,寻访能唱山歌的老人,培训村民唱山歌……老人将足迹印在了家乡每一座山头、每一条山涧。他的老朋友、60多岁的山歌传人任汉成、李友福等也加入到拯救山歌的队伍中来,对他们的努力,西岭镇和大邑县委县政府也给予了大量支持,专门成立了西岭山歌协会。作为西岭山歌协会会长,张道深将山歌进行了系统的整理,让山歌保留原生态曲调,并尝试新创作了歌词。一位熟悉他的西岭镇人告诉记者,“别看张老师已经76岁了,一干起山歌事业,全情投入,年轻人都比不了!”张道深在创作山歌时,几乎废寝忘食,山歌成了他的精神食粮。

楼 盘 价格(元/平) 区 位
圣桦城 4000 内蒙古大道
力扬·时代 3900 桃源新城
保利中央峰景 4000 桃源新城
鑫河国际花园 3800 桃源新城
优品美地 3650 甲子路
天邑•春江花苑 3500 温泉大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