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频道-大邑淘房网

  大邑淘房网 > 资讯中心 > 大邑时讯 > 浏览文章

花水湾镇千佛村:破茧而出的期待(2)

作者:李自强 来源:成都日报 更新时间:2011年12月01日 【字体:

经过相关部门评估,何从文的林权证所拥有的权益评估价为10万元。何从文顺利地从当地信用社领到了3万元的贷款。他高兴地说:“有这笔钱我就可以改种厚朴,多赚钱了!”

厚朴、黄连、杜仲、黄柏等中药材都是当地的特产。以黄连为例,今年最好的时节每斤可卖到40元,有些人家因此一年可收入好几万,最多的达到好几十万。今年10月,千佛村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,专门从外地请来了几位老专家,指导当地人种植石斛、金线莲等珍稀中药材,目前第一批已试种成功。

除了中药材产业外,楠竹、麻羊和大鲵养殖正成为引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。“我把钱都投到了大鲵养殖场里,不少客商出价3000多元一公斤收购,但这几年我们都不会卖,祖代的大鲵和子代的大鲵会生出更多的子二代,要让村里更多的乡亲们都能养大鲵致富!”捧着自己驯养的大鲵,千佛村15社村民陈明全笑得合不拢嘴,曾在花水湾电管站上班的他一直都想在家乡创一番事业,“我们这里山好、水好,养殖条件得天独厚。我们现有的300多条大鲵,一岁以后每年会长一斤以上,相当于每条每年增值1000多元,养殖大鲵将是村民们稳定的、长期的收入!”

村里还请了林业专家现场指导、培训林产业发展。据介绍,以现有林业资源为基础,当地将投入15万元,靠山沿沟种植楠竹1500亩,3至5年成林后,每亩可增收1000元,今年已完成楠竹种植500余亩,种植速生丰产林10000余亩;另外,当地依托对口扶贫资金,投入25万元发展麻羊养殖户50户,目前已向养殖户发放种羊97只,并聘请市农委专家进行专业培训。按照计划,产子后40斤以上的麻羊将返给村委会,交给其他有意愿参与养殖的村民,借此形成村民脱贫致富的自我造血机制。

千佛村的宝

山里风光旖旎 石刻、道观历史悠久

从千佛村一路往雅安方向走,山上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犹如多年未能见光的珍宝。

山上有题材广泛的摩崖石刻造像,西天佛祖、玉皇大帝、太上老君应有尽有,同时还有财神赵公明。更为吃惊的是,这里居然还专门供奉齐天大圣孙悟空,并为他修了一个大圣殿。

“千佛山以前有很多佛像,但大部分都被破坏了。后来村民们将散落的石像找回了一部分进行修复。现在你们看到的很多都是拼凑的,有些已经永远找不到了。”山路上,一位给我们指路的老人感慨地说。

“我们认为佛像很有可能是唐代前后的作品,因为从佛像的整体造型来看,多数佛像都是比较丰满的,有着比较典型的时代特征。有部分石刻可能是汉代的,但现在没有具体文献记载,只有赵公明伏虎像那个石刻被专家初步鉴定为明代石刻。”千佛山千圆道观住持陈明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。

据石刻记载,千佛山圆觉硐可能始建于东汉明帝元年(公元58年),距今已有1950余年历史,早期建筑毁于战火。直到清康熙十七年(公元1678年)才由邛崃僧人监禅主持恢复。光绪十九年(公元1893年)后改为道观,始由道士主持,更名为“圆觉硐”道观,形成道、佛合一的局面。

在当地,我们甚至还听说千佛山分为前山和后山。远看前山是一尊睡佛,睡佛上身正是现在的千佛山;而后山则叫万佛山,远看像一尊胖胖的睡佛,也叫万佛朝佛祖;而万佛朝佛祖的侧面又极像一尊睡佛,睡佛侧面的山居然也叫千佛山。这里形成了三尊大睡佛、两座千佛山的天然奇观。

“千佛村自然风光优美、又有自己的历史传承,旅游资源丰富,可惜由于基础配套设施缺乏,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挖掘和打造。”花水湾镇党委书记陶永刚告诉记者,上周,当地主持设计的《花水湾田园小镇规划》已经通过市里的批准,包括千佛村在内的整个花水湾景区将用4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整体打造。目前,景区已经修建了通往千佛村后山的登山道,下一步还将在当地修建融观光、度假、休闲为一体的千佛山公园,并进一步发掘“圆觉硐”、千佛崖等文化旅游资源。

本报记者 李自强 实习摄影记者 马丁

楼 盘 价格(元/平) 区 位
优品美地 3500 甲子路
邑都上城 3200 大邑大道
春江花苑 3300 温泉大道
中铁金山 3600 大邑大道
凯蒂·凯旋城 3700 内蒙古大道
春天国际 3400 大邑大道